这是2018年10月/ 11月为全权代表会议编写的背景文件版本。请在此处浏览此背景文件的最新版
概述
- 全世界有17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但其中11亿人却有手机。
- 发展中国家正在利用遍布全球的移动电话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使他们摆脱贫困。
- 数字金融服务展示出了巨大潜力,使以前未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人能够进行储蓄、支付、获得信贷和保险——让他们能够管理不定期收入,规划未来,从经济冲击和自然灾害中恢复过来并寻求新的谋生方法。数字金融普惠有助于各国政府向目标对象支付社保,帮助接受数字支付方式的商户获得新的商业智慧和信贷额度。
- 努力推广数字金融普惠将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消除贫困。
Photo by Trevor Snapp/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挑战和对策
发展中国家正在利用遍布全球的移动电话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向公众提供改变生活的金融服务,使他们摆脱贫困。这就要求数据保密,可靠的身份验证手段,防黑客、防欺诈的安全保障机制以及增加电子支付方式对小商户及其客户的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努力推广数字金融普惠可确保人人享有金融服务,实现不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操作性,使服务持续可用且安全,同时保护用户数字身份和数据,使他们对资金和身份的使用感到安全放心。
消除贫困的全球努力本身不足以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欲改善20亿没有银行服务的人们的生活,用户还必须具备足够的金融和数字素养。
国际电联对普及数字金融服务的贡献
国际电联数字金融服务焦点组 发表了85项数字金融政策建议和28种辅助性主题报告。由30多个国家和60多个组织参加的焦点组是一个创举,将ICT监管机构和央行代表等所有各方聚集起来,力求实现金融普惠。
“普惠金融全球倡议(FIGI)”是由国际电联、世界银行集团和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发起并获得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金支持。该倡议是一项为期三年的集体行动计划,目的是推进数字金融研究,加速数字金融普惠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此倡议将助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国家主管部门利用ICT扩大金融系统的覆盖面,及时管控相关风险。FIGI正在落实上述85条国际电联数字金融普惠政策建议,其项目团队向中国、埃及和墨西哥提供技术援助,支持他们营造推进数字金融普惠政策环境的努力。FIGI的知识团队有三个工作组牵头,目的是开展对于数字金融普惠至关重要的三个领域的研究:
- 商户及其客户对数字支付方式的接受;
- 可靠的身份识别系统与金融普惠的关系;以及,
- 数字金融服务的安全和信任。
以下举例说明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是如何推进数字金融普惠的:
- 许多印度人囿于没有正式的身份证明而难以在银行开户。2010年印度创建了一个称为Aadhaar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Aadhaar是一个12位数字的基于生物特征鉴别的唯一识别号,在不设资格标准的情况下,向印度公民提供有保障的安全和唯一的身份证明。这意味着在服务网点,凭借拇指指纹或虹膜扫描即可作为身份证明在银行开户,或作为数字签名进行无纸币交易。自此之后, Aadhaar即与数字支付系统结为一体,成为在数字印度计划下推广数字金融普惠努力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构建印度无现金的数字化社会和知识经济。
- “移动货币”起源于肯尼亚2007年的M-Pesa(斯瓦西里语,即移动货币)计划。关于M-Pesa的一项研究显示,数字金融服务普及率从2006年的27%增长到2015年的75%,其用户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三倍。数字金融服务还提高了理财能力和储蓄,特别对于女性为一家之主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服务助力女性走出农村经商创业。在肯尼亚,移动货币的推广使2%的家庭摆脱了贫困(贫困线为每日1.90美元)。
相关链接